文章主要介绍的是为啥孩子与父母之间总是相互误解心理学家:双方没做到同频共振相关内容!
泰国有一部非常著名的短片,一群年轻的妈妈们在幼儿园门口等待着迎接准备放学的孩子们。
可是当他们看到孩子的那一瞬间,生气的表情爬上了脸颊,因为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是脏兮兮的。
一位妈妈对着女儿说道:你知道妈妈最讨厌脏兮兮的,对吧?另一位妈妈对自己的儿子说:别告诉我你又去玩了。
第3位妈妈说:弄得那么脏,你自己洗干净去。还有一位妈妈则直接崩溃,宝贝,你现在好脏啊!
妈妈们一个又一个迫不及待的在幼儿园门口批评起已经放学晚的孩子,这时学校的大屏幕亮了,上面赫然显示这些孩子都是优秀生。
紧接着到屏幕上放出了这些孩子幼小的身影,为了帮助泥泞中摔倒的老爷爷,这些孩子纷纷帮爷爷扶推车,搬花盆,很快原本干净的衣服就布满了泥泞。
老爷爷拿毛巾擦拭着孩子满是泥土的手,问道:"***妈看到你弄这么脏会生气吗?"
孩子回答道:"我知道她肯定会生气的,但是...,我会跟她实话实说的。"
然而这些妈妈们并没有给孩子解释的机会,所以才会造成对孩子误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心理学家:双方没做到同频共振。
什么是同频共振?
同样频率的东西会共振,共鸣或走到一起。往往指思想、意识、言论、精神状态等方面的共鸣或协同。
为什么家长和孩子无法做到同频共振?
1、用自己的思维去衡量孩子
相信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听话,但是绝大部分父母却又嫌自己的孩子不够听话。
这很大原因是因为父母总是想要用自己的意愿控制孩子,忽略了孩子的世界和成人是不同的,所以孩子很难达到父母的期待,矛盾自然由此而生。
2、孩子的能力有限
父母总是对孩子有着太高的期待,导致他们在无形之中忽略了孩子的能力。
因为受到年龄的局限,无论是孩子的理解能力还是表达能力都会有所欠缺,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也不够熟练。
所以即便孩子想要做好,但是因为能力不足也无法很好的达到父母的要求,自然就会导致误会的产生。
3、用僵化的思维去看待孩子
孩子的能力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但是很多父母都会错误的认为孩子的能力是天生就有的,就像那些刚刚上一年级的孩子们,面对作业他们也许会感到困惑。
可是在父母看来,这么简单的题目怎么还不会做?肯定是孩子上课不听讲。
所以当他们用僵化的思维去看待孩子时,两者之间的误解自然就会出现。
4、无视孩子的成长规律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有一定规律性可循的,比如他们什么时候会走路,什么时候会说话。
但是由于孩子个体的差异性,所以彼此之间的发育也会有早有晚。
父母应该给孩子一点时间,不要急于让孩子完全超出他们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否则会让孩子反感,导致亲子沟通出现障碍,自然就会产生误解。
家长误解孩子,会有什么负面影响?
1、导致孩子自我放弃
如果孩子的努力家长视而不见,甚至还会对孩子产生误解,那么孩子便会觉得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
毕竟每一位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父母的认可,但是当他们付出了很多之后,换来的的却是父母的不信任不理解。
那么他们便会自暴自弃,既然努力是这样的结果,那么为什么还要继续努力呢?
2、导致亲子关系破裂
孩子对父母有一种天生的依赖感,父母对他们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如果父母总是表现出不信任孩子,误解孩子的姿态,那么幼小的心灵必然会受到创伤。
他们会觉得父母根本就不理解自己,所以也就没有和父母沟通的必要,当孩子的心房渐渐被关上之后,父母想要再走进去就会很难。
3、导致孩子自我怀疑
孩子三观的正确形成非常重要,父母要引导孩子在年幼时就树立正确的三观。
但是如果孩子总是不被父母理解,那么他们便会渐渐怀疑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
毕竟孩子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当他们的正确行为被父母误解之后,孩子自然而然的就会觉得这是一个错误,从而改变另一种方式去尝试,而这种方式也许才是真的错误。
如何做到和孩子同频共振?
1、一日三省
海涅说过,"反省就是一面镜子,它能够把自己的错误清清楚楚的照明出来,使我们成为更好的我们。"
有时错的也许不是孩子,而是家长自己,所以即便是父母也要每天反省,比如和孩子每天相处的时间是多少?
有没有和孩子做到有效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让父母更好的认识自己,从而避免对孩子造成伤害。
2、学会倾听
著名的希腊哲学家德莫克里特说,"只是一味的说,而不喜欢听,是一种贪婪的恶。"
很多家长在孩子面前都会滔滔不绝,说着大堆孩子的不是,还有对孩子的期望。
但是真正睿智的家长反而应该学会倾听。
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更好的了解孩子,只有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才能够达到同频共振。
3、沟通交流
著名的作家卡韦林说,推心置腹的谈话就是心灵的体现。现在的父母工作都非常忙,平时根本没有时间陪伴孩子。
即便是陪伴孩子,也是无效的陪伴,因为他们根本舍不得放下手中的手机。
想要和孩子达成同频共振,那么就一定要抽出时间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只有沟通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
家长总是误解孩子,其实真的应该从自身多找原因,只有学会改变自己,才能够让自己越来越合格,让孩子越来越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