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要介绍的是父母纵容孩子不是爱而是“碍”同时在告诉他:你是没有价值的相关内容!
父母在孩子面前本应有着高高在上的权威,毕竟父母的身份让他们天生就有一种优越感。
当然我们更希望父母能够收起这份权威,尽量和孩子做朋友,这应该是亲子关系最好的模式。
但有的父母在亲子关系中表现的却有些卑微,他们用尽全力的爱着孩子,纵容孩子的一切,只是害怕孩子会和他们疏远,害怕和孩子之间无法好好相处。
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孩子必然会养成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性格,对他们的成长并没有好处。
乐乐每次去超市都非常开心,因为妈妈总是会给他买很多玩具和零食。
这天,乐乐像往常一样拿起货架上的玩具小汽车就要走,妈妈犹豫了一下,还是制止了他,说家里的玩具汽车都堆成了山,类型大同小异,这个就别买了。
乐乐看看妈妈,还没等妈妈反应过来,他已经哇哇大哭起来,妈妈见状赶紧安慰,说带他买好吃的,可是乐乐还是哭。
这个小汽车价格不便宜,说实话妈妈有点舍不得,因为买回家乐乐玩不了几天也是浪费。
可是乐乐越哭声音越大,最后索性坐在了地上。
妈妈好说歹说都没有任何作用,本以为妈妈会生气一走了之,没想到她赶紧拉起孩子:买买买,妈妈现在就给你买。还不忘问乐乐要不要其他的玩具,生怕乐乐因此不开心。
为什么父母会纵容孩子?
1、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
这类父母往往在童年时期没有得到太多的关爱,所以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去爱孩子,以为对孩子妥协让步,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就是爱孩子的表现。
但这并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爱,所以才会有很多孩子在物质上极其富有,但是依然有缺爱的感觉。
2、心中有两个"我"
其中一个我是我们对自己成为父母后的理想化状态,也就是现实中的我们会是什么样的父母。
另一个我却是我们的童年状态,希望自己有什么样的童年,如何让自己的童年理想化。
但毕竟时光不能倒流,所以父母在童年所缺失的爱,只能转嫁到孩子身上,而他们自己的这份期待只能成为奢望。
不难看出父母过于纵容孩子,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真的爱孩子,只是用的方式方法不对,而另一方面却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最深的需求。
但他们往往会打着为了孩子好的旗号,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让人无可指责挑剔的父母,但其实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父母对不同阶段孩子的满足
三岁前的孩子孩子在三岁前还属于婴幼儿时期,这时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还没有发育完善,所以很多事情必须依赖父母才能够完成。
这时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对孩子的需求尽量做到即时满足,这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
但是当孩子在两岁之后,他们的自我意识会逐渐萌芽,这时父母不能再像之前那样无条件的满足孩子。
有的时候也可以学会适当的拒绝孩子,让孩子知道不是他们所有的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
三岁之后这时孩子的自我需求会越来越明显,如果之前父母没有让孩子意识到他们的需求有可能是会被拒绝的。
那么此时当父母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时,孩子就会对父母产生失望感,甚至有的时候还会生气愤怒,认为父母是无能的。
当然此时他们的自我价值感也会逐渐消失,因为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会让他们感到无力挫败,而仅凭他们自己的力量又无法去完成。
所以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父母身上,从而导致一种恶性循环。
超级育儿师兰海曾说:"没有拒绝的人生是危险的。"
纵容孩子不是爱而是碍
如果父母对孩子过于纵容,那么必然会导致孩子失去边界感,他们不知道真正健康的边界关系是什么。
而只是完全从自我出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会去考虑是否触犯原则或者底线,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边界意识。
1、导致危险的发生
纵容孩子会让孩子堕落?这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但事实确实如此。
当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边界感在哪里的时候,便不知道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更是会无底线的尝试,因为每放低一点底线,他们能得到的快感便会更多一些。
但是在失去界限的同时,孩子也会变得焦虑,当他的行为不受任何约束的时候,便会做一些超出正常人接受范围之内的事情。
比如他们会接触新奇危险的事物,会接触不同于自己圈子的人,这直接会导致孩子有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2、导致利益被侵害
物理学里有一个概念,叫做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当孩子肆无忌惮的放纵自己,甚至把伤害他人当成一种乐趣的时候,必然也会遭到他人的反抗。
正如很多武侠小说里所呈现的一样,有时反噬的作用是非常强大的,孩子很有可能会受到更大的伤害,然而这一切只能怪他们咎由自取。
3、导致孩子被孤立
父母过于放纵孩子,必然会让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这种个性也许在家里父母会包容他们,但是走上社会之后却会成为最不受待见的那个人。
毕竟没有人愿意和自私的人在一起,这样的人注定只能单打独斗,无法融入团体。
这将直接导致孩子会失去很多发展的机会,让孩子不被他人所认可,自然也很难得到他人的尊重。
而被尊重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的权利,不被尊重的感觉会让孩子觉得他们没有价值,从而使他们放弃自己,堕落进无穷的深渊。
纵容孩子真的有可能毁了他们的一生,这并不是爱孩子的表现,恰恰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让孩子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才能激发他们潜在的动力,发掘他们自身的优势,努力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