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要介绍的是"解决宝宝厌学问题,重塑积极性格:如何让学习变得更有趣?"相关内容!
小欣欣背上书包出了门,慢慢地靠近了校巴车。结果,她突然调头、一撒腿,不愿坐校巴车,要回家。小欣欣的奶奶只抓住了一只手,却被撒开了,奶奶说:“你回吧,明天也还是要上学的!”
小欣欣的心理是什么呀?小欣奶奶无从得知。而小欣奶奶的育儿心理是什么呀?小欣欣也管不了那么多。
校巴车下的老师瞪大了眼睛,有一些不解,只好等待两分钟,一车的小朋友为了等待小欣欣,开始让校车像煮沸的一锅粥。校车上的司机和老师们都在看着,校车下的家长都大看着,这样的育儿场景,大概也见怪不怪,因为家长都不知道:
我家的孩子明天会不会也是这样子呢?
现在社会的婴幼儿大多都缺少沟通:小朋友和家长之间、小朋友和老师之间、小朋友和小朋友之间,都没有具体与和谐的沟通。因为不会表达,因为也没有人去了解,可能大家在最大的层面上是这样的:
不想上学,就得上学啊!可能就会被断定为:孩子厌学。其实厌学是有原因的。孩子们经常也会被误解到,育儿的结果只会越来越糟糕。
有一位老师走过来问了一问小欣欣,原来是这样的:小欣欣在幼儿园里被人欺负了,同学敲了一下她的脑袋,老师对彼此都教训了一番。所以小欣欣不愿上学。
这是老师灵机一现,突然问出来的一个问题,然后小欣欣的奶奶也没有说什么,而是一直拉着小欣欣往车上拽,因为校巴车只能停留两分钟。这位奶奶没有太多的力气去拉扯她的孙女,而且在行动上更追不上孩子。反正彼此都没有过错。只是孩子因为校园里不开心的事,不想上就是不想上。
那我们细究到每一个细节点:每一个孩子都有不一样的行动表现出来,让大人有愤怒、不理解和强制性制止的心理行为。
一样碰一样,并不会是鸡蛋碰石头吧?肯定是石头碰石头,火上浇油。
最后三十秒钟的时候,这位奶奶开始醒悟过来了,她说送孙女上校巴车,可能还是有抵触情绪的。她就跟老师说:“老师,你们先走吧。我***送她到园里去算了。”
这件事情收拾得非常漂亮,一路上去幼儿园,小欣欣并没有抵触的情绪。
到了幼儿园,小欣欣的奶奶跟班主任说:“老师,我家孩子不想上学是因为……”
班主任再次找到打小欣欣的那位同学出来,很快乐地进行了调解。
对于昨天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两位小朋友低着头看着老师,嘴里哼哼唧唧,谁也不让谁!
“她说我不帅,我就打她的头。”
“他打我的头,我就要踢他。”
老师说:“你们如能做好朋友的话,我这里有两朵小红朵奖励你们,但是要看你们的表现哦~!如果上学积极,你们又能做好朋友的话,奖励还会有棒棒糖哦。”
就这样,事情才慢慢地解决好。小欣欣上学再也没有厌学,她开始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做好朋友,也开始把自己的性格养成得更好。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具体的激励方案,要有物象,就是要有具体的东西去兑现孩子们的渴望,那么事情就很容易解决。
现在的奶奶带孩子,好处很多,但是隔代沟通会有一点阻碍。遇到孩子厌学,我们这样处理会好很多:
先询问孩子为什么这样做?然后给孩子安抚和建议这样做可不可以?如果孩子拒绝,那是因为条件没满足,根本原因没找着。
最后在校巴车的这件事上,不一定非要坐校巴车去幼儿园。如果孩子情绪不好,宁愿家长自己送一送,也将好过于在校巴车上嚎啕大哭要好得多。多和老师沟通孩子的成长问题,这一点不能省略,很重要很重要。